|
財經新聞
|
|
加快構建良性制度環境,讓高質量城市更新成為發展新動能
|
|
http://www.wjzhiyin.com
發表日期:2025-08-06
山東鋼鐵網 [我要打印] [IE收藏]
|
在最新一期的《求是》雜志上發表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、部長倪虹的署名文章《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》。文章提出,“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,必須把城市更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。”
7月底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強調,落實好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,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。
在當前中國城市發展議程中,城市更新被提到前所未有高度,背后蘊含著深刻的經濟社會轉型邏輯和發展戰略考量。
隨著我國城鎮化進入穩定發展期,城市建設的重心已從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提升,這一轉變既是對城市發展規律的尊重,也是應對多重挑戰的必然選擇。
從發展階段來看,我國城鎮化現已進入中后期,城市發展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提質。過往大規模新建已逐漸飽和,而既有建筑、基礎設施等又面臨老化、功能落后等問題。此時,城市更新就成為了解決城市發展中“好不好”問題的關鍵路徑。
從民生角度出發,城市更新直接呼應著群眾關切。
老舊小區居住環境差、公共服務設施不足、基礎設施老化等問題,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。通過城市更新,對老舊小區整治改造,建設完整社區,完善城市功能,可以補齊這些短板,讓居民生活更便捷、更舒適。
在經濟層面,城市更新則是拉動投資、促進消費、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。
對老舊街區、廠區的更新改造,能營造多元消費場景,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,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。近年來,一些城市將廢棄廠房改造為文化創意產業園、科創基地,不僅盤活了閑置資產,還吸引了大量企業入駐,創造了就業崗位,提升了區域經濟活力,就是一個極佳例證。
讓城市更新成為城市發展新動能,需要做好多方面工作,建議要處理好幾對關系。
一是政府主導與市場參與的關系。城市更新項目投資規模大、回報周期長,若操作不當可能引發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或金融風險。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,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,同時也要創新投融資模式,吸引社會資本參與,形成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。
二是公平與效率的關系。城市更新涉及政府、企業、居民等多方主體,利益關系復雜,容易產生矛盾沖突。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更新收益,是確保項目順利推進的關鍵。
三是保護與發展的關系。城市更新既要避免大拆大建導致的歷史文脈斷裂,也要防止過度保護制約城市功能升級。需通過“微更新”“漸進式改造”等方式,在保留歷史街區、工業遺產等文化載體的同時,植入現代產業功能,推動實現城市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平衡。
四是短期效益與長期可持續的關系。既要解決當前交通擁堵、管網老化等緊迫問題,也要著眼城市長遠發展,預留生態空間、韌性設施。為此必須避免追求形象工程的短期政績,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。
相關學者因此分析認為,高質量推進城市更新涉及土地管理制度的突破性改革、投融資機制的深度創新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的協同、公眾參與的制度化保障、法律法規與技術規范的完善,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。
處理復雜問題不能沿用簡單辦法,要讓城市更新成為城市發展新動能,抓緊建立有力支持城市更新的制度環境應是當下的急務。
|
|
|
|
|
|
|